“十三五”期间,广州特大城市治理蓝图已绘就,中心城区与外围新城联动发展,引导人口、交通、制造业向外围疏解,建设半小时生活圈,提速城市更新改造腾空间,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,补齐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板,控制户籍和常住人口在920万和1550万以内,促进来穗人员市民化。
关键词.内外联动发展
中心与外围城市实现半小时生活圈
广州作为特大型城市,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存在着这样的现状:荔湾、越秀、天河、海珠、白云、黄埔中心城区集中大量现代化服务业,同时专业批发市场数量庞大,高低端产业犬牙交错,引发交通拥堵、居住逼仄;番禺、南沙、黄埔东北部(知识城和九龙镇)、花都、增城、从化等外围城区功能配套不完善,产城融合不足,甚至让人发出“难道这里也是广州”的疑问。
城区间资源分布不均,“大城市病”逐渐凸显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广州从宏观上优化区功能布局,内外城区联动发展,实现均衡互补。
广州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列举广州11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,6个中心城区主要发展总部、商务服务、商业贸易、科技创新、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,形成商务区网络,强化高端要素和辐射能力;与此对应,5个外围城区侧重于生态提升,发展先进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,提升要素集聚和服务配套能力,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此疏解。
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认为,广州这座城市内部已呈现分工圈层,城区之间需要形成强联结关系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广州外围城区将大力发展快速轨道交通、高快速路,实现与中心城区快速互补,建设半小时生活圈,引导人口、交通、制造业向外围城区疏解,缓解“大城市病”。
关键词.城市治理
执法重心下沉,社区每个角落都管得到
2016年1月,白云区石井街道马岗村迎来一批全国媒体人,参观这个原来“脏乱差”的社区如何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变身“净宁畅”。2014年以来,广州所有基层街道启动“干净整洁平安有序”城市环境整治,力度之大实属罕见。
长期以来,广州城市管理有顾此失彼的尴尬,尤为凸显的困境是,大量城中村环境脏乱、治安混乱、缺乏配套。去年“双十一”节期间,广州有“淘宝村”用电超负荷,连续数天停电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广州继续推行干净整治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,在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管理水平、保持市容市貌文明整洁上下功夫。具体而言,完善市、区、街三级工作制度,实现城市管理和执法重心下移,城市管理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,确保社区每个角落有人管、管得到。
同时,激发两代表一委员、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管理建设。城市治理说到底是对每个个体的服务和管理,如何通畅社情民意收集和反映渠道也写入了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,城市要治理得好,服务管理也应当重心下沉。
抓环境就是抓发展,抓环境就是抓核心竞争力,广州不少基层干部对此深有体会。
关键词.城市更新
五年后城市更新规模85万平方公里
去年年底,白云区同德围田心村整村改造牵手万科房地产集团,由后者实施全面改造,建成后,田心村人全部住上楼房,随着全村环境改善,可取预见在不久将有大量高端产业进驻,一改田心村“问题村”形象。
不久前,《广州城市更新改造办法》出台,对“三旧”改造给予了更多优惠政策,比如鼓励旧厂房改造,土地收入给予当地政府更多分成。这一优惠措施对治理广州“大城市病”显得尤其重要。广州现有的土地开发存量逐年减少,上海等地新土地开发量已经出现负增长,广州“十三五”期间战略规划多,如何加强城市空间再利用是亟需着手解决的问题。
按照城市更新规划,广州全市范围内划定城市更新片区69个,总面积209平方公里,“十三五”时期,重点推进全面改造和微改造,到2020年预计可完成城市更新规模85平方公里。其中,旧城镇改造完成7平方公里,旧厂房改造50平方公里,旧村(城中村)改造规模28平方公里。
广州制定法规进行城市更新已经5年时间,取得的社会效益引人关注。在广州市海珠区,实行“退二进三”后,大量闲置仓库、厂房进行改造,如今成为了创新企业、文化创意企业最青睐的办公场所,并且聚集了大量电子商务形态企业,大大提升了城区经济活力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广州城市更新改造迎来新一轮大发展,改造项目与产业发展互动更加紧密。中心城区零散工业用地功能将逐步转型,传统工业园(国有企业旧厂区、镇村工业区)升级改造,工业用地、仓储用地进行二次开发,规划纲要还提出鼓励单一工业用途向特色园区和创新型产业功能。
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还给社会资本和区一级政府带来“利好”措施,引入国家政策性资金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改造,条件具备的集体旧厂房更新改造项目市级审批权下放。